行业资讯

低油价时期,烯烃原料路线如何选择

2015-05-20 17:22:37

 

我国《烯烃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提出,到2015年,我国乙烯产能要达到2700万吨、丙烯产能达到2400万吨的发展目标。而要实现乙烯产能的发展目标,按蒸汽裂解测算,需要化工轻油约8100万吨。目前,我国乙烯原料以石脑油为主,约占65%;加氢尾油及轻柴油约占16%;轻烃不足10%。为缓解烯烃原料不足,《规划》提出了烯烃原料多元化率达到20%的目标,即通过鼓励进口凝析油、轻烃、适度发展煤制烯烃,充分发挥炼化一体化优势,最大限度利用炼厂副产品生产烯烃产品等多种途径保障烯烃资源供给。 
  然而去年下半年以来,国际油价单边大幅下挫,尤其是去年第四季度甚至出现了“断崖式”下跌。油价下跌对烯烃产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与传统的石油基路线相比,去年国内煤制烯烃企业的日子过的怎样?低油价下,煤制烯烃、甲醇制烯烃等相关行业又该如何发展?带着一系列问题,中国化工报记者进行了深入调查。
 
 

 

 

油头路线竞争力提高

 

  目前,世界98%的乙烯来源于蒸汽裂解。在国外,蒸汽裂解制烯烃的原料主要为乙烷、丙烷及液化石油气(LPG)和石脑油,而我国乙烯生产裂解原料结构偏重,以石脑油为主,轻柴油、加氢尾油仍占较大比例。从丙烯生产工艺的变化趋势看,乙烯裂解联产丙烯及炼油装置生产丙烯仍是主要工艺,但煤制丙烯、丙烷脱氢(PDH)等产能所占比例在不断加大。
  去年下半年以来,不断下跌的国际油价导致国内石化市场行情走低,特别是靠近产业链上游的基础化工原料价格跌幅较大。其中,乙烯、丙烯、纯苯、对二甲苯等产品价格在油价下跌后1个月内就跟随下滑,全年跌幅普遍超过30%,但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等下游化工产品由于传导路径较长,其价格多从去年9、10月份后才开始下跌。其中,PTA、聚酯、涤纶长丝、顺丁橡胶等产能过剩较重的产品价格跌幅较大,而丁腈橡胶等供需相对平衡或相对短缺的产品具有一定的抗跌性,价格跌幅不足10%。
  “国际油价下跌后,尽管国内有些化工产品的价格也在跌,但像芳烃、塑料和化纤等产品的价格跌幅却只有10%~20%,远低于原油40%的下跌幅度。” 中国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咨询中心副主任曹建军告诉中国化工报记者,基于对2015年原料及产品价格的判断,按照各路线最终产品均为聚乙烯和聚丙烯考虑,预计随着2015年国际油价下跌,国内MTO(甲醇制烯烃)和CTO(煤制烯烃)项目将出现亏损,PDH竞争力也在下降,而传统的石脑油裂解制烯烃项目的竞争力将有所提高。
  据中国化工报记者了解,今年一季度末,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发布的2014年财报显示,去年下半年,由于国内化工产品原料价格下降幅度大于化工产品价格下降幅度,该公司化工板块毛利有所改善。公司全年乙烯产量达1070万吨,比上年增长7.2%;全年化工产品经营总量6079万吨,比上年增长4.4%。此外,据中国石化统计,2014年国内合成树脂和合成纤维表观消费量同比分别增长8.7%和7.0%,合成橡胶表观消费量比上年下降1.9%,国内乙烯当量表观消费量比上年增长4.9%。
  与石油制烯烃相比,2015年国内新增LLDPE产能达180万吨,且全部为煤基产能。其中包括浙江兴兴新能源一期30万吨、青海大美煤炭30万吨、陕西神华神木30万吨、中煤蒙大新能源化工一期30万吨、久泰能源内蒙古公司二期25万吨、中安联合煤化一期35万吨等项目。在国际油价持续低迷的背景下,如此多的项目密集开工,企业生产的经济性能得到保证吗?
  针对这一问题,美国CB&I Lummus公司高级工程师王建国表示,低油价主要带来成本和价格,即经济性方面的变化,通过竞争使石化及相关产业的发展、经营方式发生变化。尽管2015年大幅投放的煤制烯烃产能可能会对传统的石油制烯烃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但与原油相比,国内煤炭价格变化不大,煤制烯烃企业的优势正在减弱,作为竞争力较强的煤化工项目,如果煤制烯烃都无法盈利,其他煤化工项目盈利就更难了。

 


神华包头煤制烯烃公司空分装置。

 

原料多元化弱化油价影响

  尽管不断下挫的油价给国内煤化工企业带来了不少的困难。但也有不少专家认为,随着烯烃原料多元化的发展,油价对下游烯烃产品价格的影响正在弱化。

 

  王建国告诉记者,与传统的石化路线相比,煤经甲醇再到烯烃这三个环节中,产品增值最快的部分是在甲醇部分,因此MTO的成本受到原料甲醇的影响较大,相对来说,CTO的成本相对稳定。而PDH技术的可行性已经在全球多个运营的项目上得到了证实,该项目的经济性主要取决于原料丙烷与产品丙烯的差价。
  作为仅次于乙烯的重要石化基本原料,从传统的石脑油裂解乙烯副产丙烯,到煤制丙烯以及近几年涌现的PDH技术,国内丙烯生产工艺不断丰富优化。以进口丙烷为原料,生产丙烯及下游产业已成为我国沿海地区许多化工企业的选择。
  对此,东方证券化工行业分析师赵辰表示,去年12月底至今年一季度,国内丙烯价格已经累计上涨超过35%。而与去年9月份的高位价格相比,国内丙烯价格也只下跌了20%左右,远远小于同期油价跌幅,其与原料丙烷的价差一度达到3000元/吨左右。因此,丙烷脱氢行业成为低油价下为数不多的一个投资看点。
  据了解,随着中东LPG产量、美国页岩气产量的快速发展,全球乙烷、LPG等轻烃原料呈多元化发展趋势,目前中东地区约1/5丙烯以丙烷为原料,而其丙烷价格基于固定的天然气价格制定,受国际油价影响较小。
  自从油价大幅下跌以来,国内煤化工企业的生产状况一直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前不久中国神华披露的2014年财报显示,报告期内下属包头煤化工公司聚乙烯、聚丙烯总产量达到52.5万吨,实现聚乙烯销量26.55万吨,增长1.2 %,销售价格8871.8元/吨,增长0.4%;聚丙烯销量26.81万吨,增长0.1%,销售价格8628.9元/吨,增长1.3% 。此外,2014年该公司销售总额增长0.15%,毛利率仅下降 0.5%,表明该公司煤制烯烃项目没有受到较大的影响。
  对此,曹建军解释道:“预计煤制烯烃路线亏损讲的是行业的整体情况,这个结论是根据数据测算得出的,但实际生产中每一个企业都面临着不同的情况,因此会有一定的差异性。比如,神华包头煤制烯烃公司的煤资源有可靠的保障,且离坑口很近,这有利于减少企业的原料成本和运输成本。尽管油价出现大幅下跌,但只要能够弥补流动成本,已经开起来的煤制烯烃项目是不会轻易停的,这些项目是要发挥作用的。”
  此外,我国甲醇制烯烃企业发展迅猛。截至2014年,我国已经投产的甲醇制烯烃年产能已达468万吨。而在2014年新增的200万吨产能中,除山东玉皇、山东寿光两家企业外,其余项目都在西北地区。
  “国内一些化工园区没有炼油乙烯一体化装置,其所需的烯烃必须依赖外购,短途运输尚还可以通过管道,但中长距离的运输将大幅增加生产成本。而国内沿海化工园区大多临近港口,拥有完善的液体化学品码头与仓储设施,通过进口甲醇建设相应的烯烃生产装置,对于缺乏上游原油资源的化工企业来说,可以实现原料的多元化。而西部地区依托煤炭资源丰富的优势,适当发展甲醇制烯烃产业也可以优化当地产业结构。”曹建军表示。

 


抚顺石化烯烃厂高密度聚乙烯车间工人在优化调整挤压机操作。

 

找到自身优势是关键

  尽管盈利状况出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低油价下的石油化工企业并非可高枕无忧。一方面,中东、印度等地区都在规划大型石化项目,国内石化企业面临的竞争十分激烈;另一方面,未来国际油价不可能维持长期走低的局面。

 

  据了解,低油价下,中东地区发展炼油有望成为大概率事件,目前部分中东国家提出雄心勃勃的炼油翻番计划,由单一的资源出口转向下游加工,预计2030年中东炼油能力将从2013年的3.8亿吨增加至6亿吨左右。
  2013年印度炼油能力达2.2亿吨,较2000年增加约1亿吨,成品油产量1.5亿吨,较2000年增加9000万吨。预计未来印度的产能将继续增加,其炼油产业的一个典型特点就是装置大型化。而除了上述地区以外,日本、韩国等国家也纷纷瞄准了中国市场。
  在采访中,多位专家预计,2016年国际油价将维持在60~80美元/桶。尽管油价持续下滑,石油制烯烃企业优势凸显,但长期看,油价将会稳定在某一数据层面,向下的动力会逐渐减弱。
  2014年,受国内外经济疲软影响,国内主要石化产品的消费增速都不同程度上出现了下滑,乙烯当量消费增速较上年下降约1.4个百分点。而在国内消费放缓的同时,人们对产品专用化以及精细化率的要求却逐年提高。以聚乙烯和聚丙烯为例,2014年,两者专用料占总消费量的比例约为52%,比2011年大幅提高14个百分点。对此,不少专家建议石化企业继续通过深化炼化一体化,提高产品质量。
  “未来国内炼油、乙烯、芳烃等产品仍有需求增量和发展空间,尽管煤化工建设放缓,但已有产能仍会发挥一定的作用。面对国内外激烈的市场竞争,石化企业可以通过炼化一体化的策略缩短低价值原料向高价值产品转化的距离,实现经济价值的最大化。”曹建军如是说。
  “有的企业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有的企业专门研制特殊牌号的产品,还有的企业通过深加工延伸产业链。同样做煤制烯烃,为什么有的企业能赚钱,有的企业却赔得一塌糊涂?成功企业的一个共同点在于准确找到了自身的优势。”王建国表示,国内很多已经上马的煤化工项目在进行成本计算时,往往以坑口煤的市场价为准,但由于国内煤炭运输成本较高,终端价格往往会比坑口价翻倍,为此要给生产成本留有一定的空间。

 


联泓集团神达昊达项目甲醇制烯烃装置。

 

 

观点

 

原料来源应多元化

 

  中国石化集团科技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洪定一:近年来,国际同行在炼化一体化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并受益良多。例如,巴斯夫、埃克森美孚等企业都规定新建项目不是一体化就不予批准,而其在我国投资建设的扬巴、福建炼化等合资企业均具有先进的一体化结构。
  炼油化工一体化的优势体现在:炼油工程为乙烯工程提供了优质的裂解原料,提高了乙烯的收率,在甲烷氢、催化干气回收C2馏分、丙烯、液化气、苯、燃料油等各种资源方面,遵循“宜油则油”、“宜烯则烯”、“宜芳则芳”的原则,通过共享公用工程,减少库存和储运费用,可使得炼厂10%~20%的低价值油品转变成高价值的石化产品,提高炼油化工企业的整体效益。


  IHS集团化工咨询总监庞雄鹰:中东地区烯烃产业起步非常晚。2006年整个中东地区乙烯产能仅1300万吨,规模非常小。但只经过5年的发展,中东乙烯产能翻了1倍,2011年产能达到2700万吨。其实现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是该地区乙烷来源丰富,而且乙烷定价机制是国家定价,使得乙烷成为非常廉价的乙烯原料。不过乙烷作为油田伴生气,其来源受到原油产量的制约。为防止油价下跌,中东地区往往需要控制原油产量,而作为伴生气的乙烷产量也因此受到影响。这就制约了中东地区乙烯产能进一步扩大。
  中东地区烯烃产品主要出口地是中国、东南亚、印度以及欧洲地区。随着中东地区已经建成和正在建设的产能逐步投入运营,其需要出口的量越来越大。为此,除了上述地区外,中东还需要拓展其他地区的市场。因此,中东地区的烯烃产业将会给亚洲、欧美,甚至全球带来深刻的影响。


  中国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优化咨询中心副主任曹建军:MTO项目甲醇消费量巨大,保障原料供应是项目投资者的重要课题。目前,国内MTO项目按照地理位置大致分为两类:一类在沿海地区,可以方便地获得进口甲醇;另一类位于甲醇产地,可以就近获得原料供应。近年来,国内甲醇产能过剩,同时有一些大型甲醇生产装置陆续建成,甲醇就地转化压力较大,使甲醇制烯烃项目有可能成为一种稳定的烯烃路线。
  此外,甲醇属于大宗有机原料产品,国内外市场采购来源较丰富,市场供应也是有保障的。但是,由于甲醇价格是影响项目经济效益最主要的因素之一,进口甲醇制烯烃项目存在原料价格风险。从进口甲醇价格的历史走势来看,不排除其价格剧烈波动而大幅度影响进口甲醇制烯烃项目竞争力和经济性的可能。为此,我建议与国外大型甲醇生产商或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规避原料价格波动风险的同时,也可确保甲醇原料稳定供应。